众多业内权威机构都发表过研究结果,认为中国地下储藏着海量的页岩油气资源,其规模堪称世界第一。知名咨询公司埃森哲近期发布了一份研究报告就显示,中国的技术可采页岩气资源预计规模达到1115万亿立方英尺(约31.55万亿立方米),位居全球第一。
因此,不少人期待着中国也能假以时日实现类似于美国式的页岩气革命。在他们看来,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前提是要打破国家石油公司的垄断。这种垄断不仅是资源上的垄断,还包括管道、市场等诸多方面的垄断。
页岩气第三轮招标不断推迟的背后,很多人都把质疑声丢给了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以及延长石油等国有企业,认为正是因为它们垄断资源,才导致招标一拖再拖。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打破了国家石油公司的垄断,中国真的能够迎来页岩气革命吗?笔者认为这个未必。
要想弄清楚中国能否发生页岩气革命,就必须先弄清楚阻碍中国页岩气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所谓页岩气是从页岩层中开采出来的天然气,是一种重要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往往分布在盆地内厚度较大、分布广的页岩烃源岩地层中。
较常规天然气相比,页岩气开发具有开采寿命长和生产周期长的优点,大部分产气页岩分布范围广、厚度大,且普遍含气,这使得页岩气井能够长期地以稳定的速率产气。
众所周知,与美国相比,美国的页岩层基本上都是成片的;而中国的页岩构造复杂很多,由于地壳造山运动导致页岩断层,储藏在页岩层中的油气也就处于分散状态。
埃森哲全球清洁能源部主管梅莉莎.斯塔克最新的研究认为,地质条件和土地的可用性及可作业性才是中国页岩气开采的最大障碍。
梅莉莎.斯塔克近期发布了一份名为《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国际开发:可行性、地点选择及进程速度》的报告。这份报告显示,中国的页岩气普遍储藏深度为3000~4000米,并且多位于山多水少、人口密集的地区(川渝地区)。
事实上,不少业内专家也注意到了这一点。正是因为这种独特的地质构造,导致中国的页岩气开发裹足不前。究其原因不外乎技术水平不够、勘探成本过高。
在美国,美国前25%的页岩气井,其单口井成本大概在600万美元左右,而在中国打一口页岩气井,可能是其两倍到三倍。
相比之下,中石化位于重庆涪陵的页岩气开采区,其单井成本高达8000万元。中石化股份公司高级副总裁王志刚曾透露,中石化曾花了20亿元打了15口空井。这意味着,如果中石化不继续巨额投资,这20亿元就有可能打水漂。
另外,钻一口井的周期,美国从50天缩短至现在的20天左右;而中国由于地质构造复杂的因素,单井钻探的周期大概为60天。这也大大增加了时间成本。
单就钻井的高成本以及不可预期的收益状况,民营石油公司恐怕无法承担。也正是这种原因,中国目前仅钻了200多口页岩气井。
假若国家石油公司放开手中所拥有的区块,民营石油石油公司或许初期会显示出兴趣,参与其中。但一旦遭遇挫折(例如:打的空井过多,不见油气资源),能否继续投资恐怕是个未知数。而停工现象一旦成普遍现象,就会造成资源的极大浪费。
此外,开采页岩油气资源的过程中,不单单是打口井的投入那么简单。这个过程还涉及到开山修路、移民补偿等诸多因素,这些又是一大笔的投资。不修路,钻井设备如何进入作业区?不给补偿,当地居民为何要让你在其土地上钻井?
即便开采出了页岩油气资源,那还涉及到管道运输、下游油气资源销售等问题,而这些问题均是民营企业无法短时间内能够解决的。
也许有人会说,只要让国家石油公司把这些所有的垄断权力交出来就行了。但问题是,首先,它们肯定不会轻易交出手中所拥有的垄断地位;其次,完全打破垄断可能是一个十分漫长的过程,中国的页岩气开采等不起。
因此,目前中国页岩气开采的主力军依然是国家石油公司。最新的消息是,中石化涪陵页岩气田累计产量已经突破10亿立方米。此外,中国的页岩气产量也在中石化等国家石油公司的带领下,实现了较大的增长。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页岩气产量仅为1.93亿立方米;2014年预计产量能够达到10~15亿立方米,明年则有望实现65亿立方米。
相比之下,国家石油公司具备四方面的优势,一是长期经营承诺;二是能够保持巨额投资和大量钻井作业;三是具有高效开发建设基础设施以及高效运营团队的经验;四是能够更好的处理与当地社区的关系。
国家石油公司一旦成功把资源开发出来,由于它们打通了上下游,不仅掌握资源,还拥有管输及市场,因而能够很快的实现销售,转化成收益,继而再投入到新的勘探中去。
而国家石油公司集中控制资源的一个好处是能够提高资源开采的效率,如果钻井数量能够上去,其开采成本也就随之下降。
相比之下,美国在这方面做的并不是很好。由于美国页岩气市场是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各家大大小小的公司各自为政,出现了大量的重复建设情况,导致效率下降。
来源:经济观察网 |